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很低,怎么办呢?
许多家长会问:“我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很低,怎么办呢?”
可是挫折忍受度是什么呢?是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忍耐的程度吗?有的家长甚至会说:“他做不好我就叫他一直做,不可以放弃,才能增加他的挫折忍受度”,如果真的这样做就太可怕了!什么都不能放弃的人生只是入魔般的执念而已。可惜的是这个名词常会造成这样的误解。
挫折忍受度简单的来说是指:“当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,持续表现稳定的能力”。也就是即使在遭遇挫折的情况下,也不要失常的能力。
我个人认为“持续表现稳定”与纯粹的“忍耐”有很大的差距。“持续表现稳定”应同时包含内在情绪与行为产出的稳定。“忍耐”则有一种内在在受苦,外在行为表现很勉强的感觉。
对于外在行为的产出,很多父母都能够透过要求、监督、甚至威吓的方式轻易做到,但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情绪稳定呢?
『想像每位儿童的自我概念是一堆扑克牌纸片,有些人进入学校时拥有许多纸片,而其他人则很少。现在一个拥有五十张纸片的学生可以容许输掉十次.每次输五张,而拥有十张纸片的学生却只能输两次。前面的学生将会比较勇敢,而后者一定明显地更加小心,并且不愿意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所冒险』
在未知的情况下,一个有自信的儿童,更能面对环境的变化与挑战,因为即使失败了,他们也有足够多的个人自尊来缓冲失败带来的负向情绪感受。而自尊是由非常多不同面向的自我概念所组成的。Bobby老师说,当一个人拥有越多正向的、有能量的自我概念,他面对挫折的反应就越好,越能保持内外在表现的稳定度。
正向的自我概念则必须透过许多肯定的外在评价、胜出的比较结果、成功的自我尝试经验累积而成。因此培养挫折忍受度的过程中要增加的,不是挫折经验,而是
成功经验!
成功经验!
成功经验!
(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次!)
帮助你的孩子能够成功,包括多给予鼓励、观察到其微小的好表现、公开的表扬他、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、给予多次尝试的机会、设定符合孩子能力的作业标准等等。
以写作业为例,大部份的家长在看孩子作业的时候是:“你这里错了,擦掉重写!”但很少有家长会说:“你这个字写得很端正!”、“你这句造句真是太有创意了!我们教育上所采取的扣分制,常会造成抓错的行为倾向。因此出现大量放大镜检视法,让亲子双方都很痛苦。
下次试试看在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使用加分制吧!但并不是指一味的吹捧孩子,假装没有看到他的错误,那会造成虚荣与脱离现实,而是在合理的标准下进行判断。“这个字都写在框框里!很棒!”依据事实来陈述及评价。或是“这题要得分的话,得重新计算喔!”则是也指出不足之处,只是改为正向的、包含提供策略的说法。
越正向的人,说出的话越正向,越能激励人心。
如果你自己发现也说不出什么好话,或许我们都还需要练习。
正向地说就是:大家都还有进步的空间!和你的孩子一起努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