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力的帮助力?
「老师,小朋友好像都无法安静的坐在椅子上,不是扭身体就是扭脚,或是身体都趴在桌子上,都要我一直在旁提醒,作业都不知道写到什么时候!」「老师,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都会东摸西摸,常常写作业都要写一个小时!」
以上都是常听到让家长头痛的问题,尤其是针对学龄的孩子来说,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刻家长通常比孩子更痛苦,但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呢?是家长督促不周?孩子调皮捣蛋故意不写作业?抑或是孩子可能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?
其实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很多,包括孩子的年龄、动机、孩子的生理因素、学习环境与孩子的情绪状况等等,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率,并非有上述行为困扰的孩子都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:
不同年龄的孩子其注意力的持续度也不尽相同,家长可参考孩子发展年龄,适度安排活动时间,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也受许多因素影响,就算孩子生理上注意力持续度可长达20分钟,但若对于没有动机的活动小朋友可能五分钟就不想玩了,相对的在高动机的引导下,就算是20分钟也可能拉长为一个小时唷,因此下表只提供为参考,如何引起孩子学习的动机提升注意力持续度还是很重要的!
当警醒程度过低时,孩子看起来昏昏沉沉、叫他要叫很多次才有反应等等,即孩子无法注意环境中的信息并解读以产生适应性行为,相对的若警醒程度过高,孩子易受环境干扰转移注意力、行为较为混乱、容易过High因而对情境规则理解能力下降等等,无论是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,应让孩子维持在适度的警醒程度下,此时可与环境产生最佳的适应行为,学习效率也较高。
无论是对孩子或大人动机都是影响学习的一大因素,大部分孩子仍保持对环境的好奇与探索,对写作业的内在动机较低,建议家长可将作业分段进行,若是小一的孩子约20分钟左右可稍做休息,或是提供正、负增强物以提升孩子的效率。
这里指的是孩子的躯干肌耐力是否稳定?若孩子没有稳定的躯干肌耐力,即无法维持端正的坐姿,家长会觉得孩子会”东倒西歪””像虫一样扭来扭去”、”趴卧在桌前”等等,也因此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。
要协助孩子将注意力维持在活动上,除了上述孩子本身的原因之外,家长也可协助孩子将物理环境的干扰将到最低,减少孩子分心的频率,如书桌的摆放位置常会有人在旁走动?孩子的桌面是否保持干净?光线是否充足?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,也可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