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谓手功能

人类的动作大致可分为「粗动作」和「精细动作」两大部分,而双手一直是我们执行精细动作、学习和探索环境时很重要的工具,从婴儿开始时的简单抓握、拨弄玩具,慢慢发展到操作比较复杂的玩具,进而开始使用功能性的工具,像是汤匙、抓着笔涂鸦,到了学龄前和学龄阶段,又有更多需要精细能力的活动,像是自己绑鞋带、穿衣服,使用剪刀、写字和游戏。所以手功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会有影响,包括课业学习、日常生活自理、体能活动,甚至在这个孩子普遍竞争激烈的社会里,若是手功能发展不成熟,也会在这些方面受到挫折,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发展。

 

 

如果您不知道孩子的表现怎么样,可以看看孩子的发展是否跟上年龄的里程碑,如果有以下的状况就需要留意了!

满六个月:还不会抓握饼干

满一岁:还不会用食指和拇指拿小糖果

满二岁:还不会将5块积木迭高

满三岁:还不会模仿画圆形、不会旋开瓶盖

满四岁:还不会用剪刀剪简单的几何图形

满五岁:还不会在线条内着色、不会扣钮扣

满六岁:还不会系鞋带、不会画人的七个部位

学龄前的孩子若是手功能发展落后,您可能会发现这些问题:

学龄前的孩子若是手功能发展落后,您可能会发现这些问题:

1.    画画太用力,常将纸画破,蜡笔总是断成一节一节

2.    劳作时总是手忙脚乱,不喜欢操作

3.    筷子、汤匙拿不稳,饭粒洒满桌

4.    不会绑鞋带、不爱穿有扣子的衣服

 

等孩子上学后,您可能发现自己还时常在和孩子说:

1. 「都快要睡觉时间了,功课还剩那么多!」

2. 「写字不要用刻的!」

3. 「你的字又写的歪七扭八、超出格子了!」

4. 「你怎么又把这个字写错了!」

5. 「你怎么写一行字就说手酸!」

 

有以上问题的孩子,我们来看看要怎么帮助他们呢?

 

首先看看有什么基本动作能力会影响到写字等手功能的表现:

动作能力部分:

(1) 肌肉张力、近端稳定度:

 维持一段书写的时间,提供足够的稳定度和持续度

(2) 姿势控制能力:

 在不同的书写平面下,协助调整姿势

(3) 过中线能力:

 书写到非惯用侧的位置时,不会因为要过身体中线而停顿或分心

(4) 两侧整合、侧化能力(惯用/辅助手):

 能依不同的活动使用双手对称或不对称的动作,像是一手拿笔一手固定纸张

(5) 动作计划能力:

 书写笔顺,安排书写格式和位置

(6) 精细动作发展、腕关节、手弓等掌内操作技巧:

 笔是否能倚靠在好的虎口位置,适当的三指抓握、握笔姿势

(7) 视觉动作整合能力:

 仿画或抄写品质

 

感觉-知觉能力:

(1) 触觉及本体觉:

 调整书写的握力及姿势

(2) 运动觉:

 感觉书写时动作的移动和方向,不用视觉的协助也可以感觉运笔的方向

(3) 视觉

(4) 视知觉(视觉空间位置、视觉形状恒常概念):

 辨识字体的空间笔顺,维持同样字体结构

其次指导孩子写字等精细操作活动前,需要先了解他们各阶段动作能力发展的情形,才能针对个别的缺失加以训练。除了在医疗院所可以接受职能治疗的服务外,家长也可以提供孩子更多额外且适合情境的演练,以下提供一些活动的建议:

1. 增加肩关节稳定:

 小牛推车、推墙大力士、单杠、拔河

2. 增加肩膀动作控制:

 两手画大圆或蝴蝶形状、迭迭乐、倒水、跳绳

3. 增加手肘各方向控制:

 卷糖果包装纸、趴姿推球、手往上拍汽球

4. 促进腕关节稳定及手腕上翘:

 垂直面画画、找桌子下贴纸

5. 增加手弓稳定:

 橡皮筋、打洞器、喷水枪、捏纸团、双手合并捞水或摇骰子

6. 增加虎口稳定:

 针筒喷水、图钉戳画、弹弹珠、盖印章

7. 促进掌内操作:

 吸管项链、转陀螺、回形针、扑克牌、玩笔

8. 增加手掌两侧分化:

 黏土正方体、撕贴画、镊子夹豆、圆圈贴纸、比手势

除了特别的活动设计外,家长也可以利用一些日常活动来训练宝贝的手功能,像是让孩子一起帮忙做家事、擦玻璃、扭抹布,或是利用点心时间,让孩子使用不同夹子夹点心,用小颗粒食物练习精细捏取,一起准备点心,家长们可以发挥您的创意,让孩子的学习更主动更快乐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