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则的遵守 , 孩子何时学习?

规则的遵守 , 孩子何时学习最管用?

懂赞美  才懂规则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 

        跟小朋友讲规则之前,我们先要学习如何赞美孩子。家长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先学赞美孩子,赞美孩子有什么好处呢?其实,当我们发自内心赞美孩子的时候,孩子的自信心便能得到满足,又能为其“完成目标”增加成就感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当我们在赞美孩子时,要注意赞美的事情或行为要具体,而不是随意的表扬。比如说:“宝贝,你这次帮妈妈收碗盘,表现好棒喔! 以后也要多帮忙喔!”而不要说:“宝贝,你真棒!”。又或者小朋友独自坐着,家长却说:“宝宝真乖,真安静!”宝宝平白无故得到了个一大大的赞美,也属于无效的表扬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当我们想要遵守我们所说的规则时,我们父母都应该在孩子做的过程当中给孩子以肯定的表扬。这样,孩子才更有动机遵守我们制定的规则,表现的更好喔!

 

控制自己情绪 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 

        很多时候发现孩子没办法遵守自己订下的规则时,就会忍不住情绪想要失控大叫,没办法忍受孩子犯下的错误。然而,这样反倒会让孩子对规则产生抗拒,而不愿意遵守规则!

        另外,人类大脑的发展,其实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学习,因此当孩子在学习遵守新规则时,孩子的大脑需要一些时间,来让其神经细胞建立连结。孩子在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,需要3个月的时间。来学习规则的建立。因此,家长应该容许孩子犯错的机会,来让孩子学习规则的建立。

 

情绪好时  再讲规则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

        孩子一旦情绪不佳时,就只会关注在自己的情绪上,当孩子很伤心难过、或是很愤怒的时候,通常都背对着家长。

        少了目光和眼神的交流,孩子更难以理解规则的遵守了。因此一定要等孩子情绪好的时候,等他和你有开心的目光交流时,再去和孩子说这件事,这个时候孩子才能听得进去。

孩子的行为  不是非黑即白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 

        许多时候,家长所订定的规则只有可以或不可以,甚至有些规则不合理,也要孩子百分百遵守。然而我们是否有考虑过,自己立的规则是否有可能出错?

        因此我们可以先听完孩子的想法,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行为的好坏,而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来约束孩子。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,你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

 

保持弹性  因地制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

        很多规则订下后,一旦孩子犯了错,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,而导致孩子会因此和家长对抗。有些家长甚至带着不理性的想法,我就要看看他能哭多少久;看他能拗到什么时候;或是要求孩子不能哭。

        其实,给孩子立下规则,最重要的还是要教导孩子灵活运用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懂得保持弹性,有时,当孩子提出要求时,家长可以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整规则。比如,孩子在写作业的时间提出想出去玩,这是可以的,但是必须与孩子协定这份作业什么时候要做完,如果没有遵守约定就要接受惩罚。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,保持弹性来面对孩子的每个状况

 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