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讲座精彩回顾-上】

      孩子呱呱落地后,从一个不会说话只会哭的小婴儿,逐渐会对着妈妈笑、会坐、爬、站、说话、还会跟大人玩,这一连串的身心变化莫不让我们充满的惊喜与感谢。但是,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总会不时的担心,孩子是不是发展正常?是不是需要更丰富的刺激或协助?透过今天的讲座,我们将动动手、动动脑,一起促进三岁以前的宝宝的发展。

在正常情况下,我们可以推测婴儿在什麽时候应该能做到什麽,我们把这些称为「发展里程碑」,今天我們針對以下四項的發展里程碑做介紹

1.粗大动作

2.精细动作

3.认知/社会互动

4.生活自理

1. 粗大动作

▼动作的产生是由一组组肌肉负责的,分为大肌肉及小肌肉活动。

▼先出现的是整体的粗大动作活动,如翻身、踢脚等。

▼进而发展精细动作的活动,如用两指抓取迭高积木。

▼动作的发展过程会从头到脚、从近端往远端,且每一个先学会的动作都是后来动作的基础。 

 

2. 精细动作

▼用手掌去触弄或抓握物件,逐渐活动手指,操作物件,最后会发展到使用指尖做精巧的物件操弄。

▼发展方向由尾指的部位(尺侧)到拇指的部位(桡侧)。

▼手握拳头时,拇指藏在手掌中,然后拇指会逐渐伸出来,最后拇指可以弯曲或对掌配合其他手指的活动。

▼手腕最初是下垂的,后可以到水平线的位置,最后可以挺起到45度。

 

3. 认知/社会互动

▼智能是指一个人的学习、思考、应付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▼学前认知发展的七个重要环节包括,感觉知觉、对象概念、空间概念、因果关系、颜色概念、形状概念、数学概念。

▼当孩子主动接触环境来学习、适应这个世界时,便有助于智能的发展。

 

 

 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