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养孩子好耐性

缺乏耐心的小朋友,最大特征就是易怒暴躁。无论是谁让自己做不想做的事,或者得不到想要的物品时,就会失控叫喊或打骂他人等。起初自己还感到自责,但日积月累习惯后,自责感就会消失。一旦自我责备感不见,就连父母的劝导都无法听入耳,反而更会暴性子与大发脾气。

  • 当孩子接触到感觉略微陌生或困扰的问题时,即会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意志,进而转向他人伸手求援,此依赖性久了成习会让孩子的意志立渐渐变为薄弱。
  • 没有耐心的孩子,做事情的持久性也很短暂,所以注意力明显低下且涣散。举例来说,玩玩具时,会看这个又拿那个;学习乐器、绘画、书法等课程,大多难以坚持继续。

那么,身为父母的我们,又应该怎么引导孩子,让他培养出好耐性呢?

 

父母怎么教,培养孩子好耐性

1. 爸妈以身作则

父母当然得先学会忍耐与等待,才可以让孩子也懂得如何忍耐,进而养成耐心。家长的性情若急躁,孩子成长后,多半也会存在怯懦或蛮横等等情绪障碍问题。

 

2. 切勿包揽代办

面对缺少耐性的孩子而言,爸妈通常会将所有的事情都包办好,如此一来,往后只要孩子有不喜欢或不满意的状况时,家长就要全权代劳处理,此举会让孩子丢失求知欲,也就更加没有耐性。

 

3.让孩子学独立

任凭谁都不爱困难的问题或费心力的事项,但若看到孩子遇到问题或做事太慢,就把答案跟孩子说或干脆帮孩子做,这个方式绝对是错误的。家长要培养孩子面对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 

4. 重视努力过程

才会走的小孩绝不可能会跳,初学画的人无法马上挥毫出撼动人心的大作。孩子总要历经许多过程,才可学会许多事情。即便孩子求好心切,父母也不应该着急,只要相信孩子与耐心等待即可。

 

5. 不要过分期待

宝宝并非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而出生与存在的。爸妈要试着让孩子做自己爱做的事,并给予孩子关怀以及鼓励。将过多的希望加注于孩子身上,恐怕会造成更多压力,使孩子因为做不到而失去耐性。

 

6. 持续规律运动

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,运动有着难以言喻的作用。开始让孩子确定自我可行的标的,每天进行一定分量与时间的活动锻炼,孩子就会慢慢具备自我调整步调的能力。

 

7. 接触益智玩具

有一些具开发智力与潜能功能的物品,例如:积木与折纸等等。在这些游戏的过程里,可以锻炼宝宝的耐心,也能够训练孩子感官知能的成长。

 

8. 团体游戏生活

多进行与融入一些团体生活及游戏,会培养孩子有遵守规则的习性,在学习游戏和投入生活方式等待的过程里面,可以锻炼宝宝的耐性,甚至会教育出团队合作的精神喔!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