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孩子的社交发展Q&A(下)
常见有社交问题的孩子可简单分为两大类---自闭症谱系ASD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。
虽然展现出的问题是类似的,但他们的成因却不相同,也因此有其独特的介入方式:
在抑制反应上有困难,无法适时的抑制冲动、等待轮流、容易打断他人谈话或难以遵守例行性规定等等。
容易感到烦躁、身体上的动作很多、坐不住、话多等等。
在抑制反应上有困难,无法适时的抑制冲动、等待轮流、容易打断他人谈话或难以遵守例行性规定等等。
1. 计划组织性不佳:
由于注意力不集中,从环境周遭接受的信息较为片断不持久,因此影响小朋友在组织及整合能力上的不足,也较难以发展出合适的问题解决的技巧。
2. 问题解决技巧不佳:
无法面对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解决技巧能力。
3. 压力处理能力:
由于在组织及解决问题能力上的不足,小朋友经常会面对负向的失败经验,长期累积之下降低其挫折忍受度,也容易会有逃避的行为。
4. 人际社交互动:
由于小朋友在过动、冲动或是负向情绪表达方面而影响其人际关系,也因为较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的技巧,进而形成恶性循环。
此介入方式与亚斯伯格所介绍的较为不同,主要是藉由行为的规范与外在的回馈提升孩子正向行为发生的频率,这类的孩子需要明显外在的提示以认知控制自己的行为。
而对于社交技巧的基础,则有赖于孩子能有稳定的自我控制能力,减少过动、冲动或负向情绪的表达,因此在训练孩子社交行为以前,需先提升孩子自我认知与控制能力,而家长在训练时需注意以下的原则: